一、LYZZC-50A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仪概述
本产品是业界首款工具化的直流电阻测试仪;采用多项技术研发的一款全自动、数字化的便携式测量仪表。
本仪器不仅适用于配电变压器、互感器、电抗器、电磁操作机构等感性试品,还适用于线材、开关触点、继电器触点等阻性试品的测量。
干式变压器、非晶合金变压器,由于低压线圈采用铜箔绕制,电阻值极低,对此本仪器将电流提升至10A,解决了低值电阻测量的难题。同时针对互感器等高阻值试品,本仪器还将量程扩展至20KΩ。
本仪器内置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供电,采用先进的电源管理技术,一次充电可对上百台变压器进行测量。
二、LYZZC-50A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仪安全措施
使用本仪器前一定要认真阅读本手册。
仪器的操作者应具备一般电气设备或仪器的使用常识。
本仪器户内外均可使用,但应避开雨淋、腐蚀气体、尘埃过浓、高温、阳光直射等场所使用。仪表应避免剧烈震动。
对仪器的维修、护理和调整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测试完毕后一定要等放电报警声停止后再关闭电源,拆除测试线。
测量无载调压变压器,一定要等放电指示报警音停止后,切换档位。
在测试过程中,禁止移动测试夹和供电线路。
仪器内置充电锂电池应定期充电维护,长期存放应至少3个月充电维护一次。
*严禁使用非本公司认可的充电器对电池进行充电,否则可能引起爆炸*
8、本仪器仅可使用专用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型号:JY186X2),换用其他电池,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三、LYZZC-50A性能特点
本仪器是业界首款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的工具化产品。
本仪器内置可充电的锂离子电池供电。
3、本仪器既适合变压器、互感器、电机等感性试品,又适合铜排、导线、开关触点等阻性试品测量,选配专用探头还可进行温度测量。
本仪器提供6档输出电流选择,大可以输出10A电流。
本仪器具有温度换算功能。选择试品材料(铜/铝)输入试品温度,仪器自动换算至标准温度(20℃、75℃、120℃)下的阻值,方便与历史数据作对比。
本仪器具有数据的存储功能,机内可存储500组试验数据。配有USB接口可将数据导入U盘中。
本仪器具有放电报警、过热报警等完善的保护电路。通过音响、屏显提示,指示清晰,减少误操作。
四、LYZZC-50A技术规格
环境温度:0℃~40℃
环境湿度:≤80%RH,无结露
工作电源:锂电池(型号:JY186X2 额定电压:11.1V)
电源适配器:JS-126300(DC12.6V—3A)
尺 寸:155(L)X210(W)X68(D)mm
仪器重量:1.66Kg(含电池)
电阻测量范围和精度
额定电流 | 10A | 3A | 1A | 0.3A | 0.1A | 5mA |
测量范围 | 0~0.1Ω | 0.01~2Ω | 0.03~6Ω | 0.1Ω~20Ω | 0.3Ω~60Ω | 30Ω~20KΩ |
度 | 读数的0.1%±0.5μΩ |
温度测量范围和精度
测量范围 | -99.9℃—199.9℃ |
度 | 读数±0.5℃ |
五、仪器布局
仪器正面视图(见图1)
(图1)
序号 | 功能说明 | 序号 | 功能说明 |
1 | 测试电缆V+输入端口 | 10 | 右移键 |
2 | 测试电缆I+输出端口 | 11 | 上翻键 |
3 | 测试电缆I-输出端口 | 12 | 下翻键 |
4 | 测试电缆V-输入端口 | 13 | 温度输入选择/返回按键 |
5 | 内置电池充电端口 | 14 | 保存/读取按键 |
6 | 显示液晶屏 | 15 | 电流、量程选择/电源开关 |
7 | 显示背光控制按键 | 16 | 优盘接口 |
8 | Cu/Al试品材料选择键 | 17 | 测试触发按钮 |
9 | R/ T测试模式选择键 | 18 | 测试电缆 |
LCD显示内容(见图2)
序号 | 功能说明 | 序号 | 功能说明 |
1 | 公司品牌 | 8 | 存储数据组/测试时间显示区 |
2 | 机内过热保护标志 | 9 | 标准温度下阻值显示区 |
3 | 放电标志 | 10 | R/ T方式选择显示区 |
4 | 优盘连接标志 | 11 | Cu/Al 材料选择显示区 |
5 | 电池电量标志 | 12 | 测试电流显示区 |
6 | TP1试品温度输入显示区 | 13 | 当前测试主显示区 |
7 | TP2标准温度选择显示区 |
六、操作说明
6.1开机和关机
●开机
将电流量程开关旋转至“OFF"外的任何位置。
●待机
10分钟内未进行测量操作,仪器进入待机状态。若重新开机,将电流量程开关旋转至“OFF"位置后,再进行开机操作。
*待机亦消耗微小电量,长时间不使用请关机*
●关机
将电流量程开关旋转至“OFF"位置。
6.2电阻测量
1.接电阻测试电缆(接线如图3)
●红色电缆标注“I"插头,接仪器“I+"端口;
●红色电缆标注“V"插头,接仪器“V+"端口;
●黑色电缆标注“I"插头,接仪器“I-"端口;
●黑色电缆标注“V"插头,接仪器“V-"端口;
仪器端正确接线方法:
首先将专用测试电缆按相应的插头,垂直插入相应的端口。然后向下用力,左右扭动即可锁紧。
如需将插头从仪器取出。首先向上用力,左右扭动即可取出。
(图3)
试品端正确接线方法:
专用红黑测试钳分别夹到被测试品的引出端。检查试品引出端被夹面是否存在氧化层。如果存在,应首先清理氧化层再夹。测试钳要保证连接牢固可靠,以防止测试过程掉夹。
2. “TEST(测试)"按钮位置检查
如果“TEST(测试)"按钮处于“LOCK"位置开机,“TEST"按钮功能将无效。此时需将“TEST"按钮逆时针旋转90°弹起,便可恢复“TEST"功能,以便进行下一步测试。
3. 选择电流量程
电流量程的选择,可通过旋转电流量程选择开关完成。
量程的选择可依据试品电阻值,选择相应的电流量程(参考《电阻测量范围和精度》)。在满足阻值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大电流进行测试。同时也应考虑试品功率。
4. 检查电池电量
首先开机,显示屏左上角为电池电量指示标志。正常的测试过程必须保证电池的电量充足。(详见《电池维护说明》)
5.温度换算的选择
●不需要温度换算
循环按 键,将“Cu(铜)"、“Al(铝)"、“空白"选择设置为“空白"。
●需要温度换算
循环按 键,将“Cu(铜)"、“Al(铝)"、“空白"选择设置为“Cu(铜)"或“Al(铝)"。
如果选中“Cu(铜)"或“Al(铝)"系统将依据下面公式进行温度换算。
温度换算公式:Rx=(Ra(T+tx))/ (T+ta)
式中:Ra—温度为ta(摄氏度)时的电阻值(欧姆)。
Rx—换算至标准温度为tx(摄氏度)时的电阻值(欧姆)。
T—系数。铜(235);铝(225)。
系统记忆试品温度(TP1)及标准温度(TP2),如需更改请按以下步骤进行。
按一下 键,此时TP1和允许输入位同时闪烁,允许输入试品温度(TP1)。按
键,更改输入位,按
键或
键改变输入数值。输入完成,再按一下
键,此时TP2闪烁,允许选择标准温度。 按
键或
键选择所需标准温度。(20℃、75℃、120℃之间选择)。选定之后,再按一下
键输入完成。测试开始后,系统将按设定的温度进行温度换算显示。
6.设置“R"、 “T"功能
R—电阻测量方式; T—温度测量方式
循环按键,将在“R"、“T",之间进行选择,选中项被点亮;
电阻测量需要选中“R"方式, 温度测量需要选中“T"方式。
“T"方式温度测量请参见《6.3温度测量》。
7.测试开始
确认接线正确及设置完成便可以进行测试操作。
按下“TEST"旋钮,并顺时针旋转90°,指示到“LOCK"位置,测试开始。仪器按设定的电流启动测试,显示当前电流。系统秒表开始从零计时显示。仪器自动判断电流稳定,并达到额定值即进行电阻测量,在主显示区显示测试电阻值,如果设定了温度换算还将显示换算电阻值。测试开始阻值数据将一直刷新。观察阻值数据稳定后,数据可读取或保存。
若较长时间无测试结果,说明测试电流回路开路或电流量程选择过大。
●保存数据
按下 键,即完成数据的保存。在秒表显示区显示存储的组别两秒钟后,恢复秒表显示。仪器支持500组数据存储,数据存满将提示“OVER",此时保存未完成。需要手动清除内存记录(详见《6.5查看内存数据及导入优盘》)。
8.测试结束
结束测试,需要将“TEST"旋钮逆时针旋转90°,“TEST"旋钮弹起,测试停止。感性试品仪器自动放电,放电标志闪烁,同时音响报警。放电结束,仪器返回初始状态。
6.3温度测量(选配功能)
1. 连接转接柱(如图4)
●红色转接柱标注“I"插头,接仪器“I+"端口;
●红色转接柱标注“V"插头,接仪器“V+"端口;
●黑色转接柱标注“I"插头,接仪器“I-"端口;
●黑色转接柱标注“V"插头,接仪器“V-"端口;
正确连接转接柱操作方法:
首先将专用转接柱按相应的插头,垂直插入相应的端口。然后向下用力,左右扭动即可锁紧。
如需将插头从仪器取出。首先向上用力,左右扭动即可取出。
将温度测试电缆插片端按相应颜色及标识符,插入接线柱并拧紧。
(图4)
2. “TEST"按钮位置检查(详见《6.2电阻测量》)
3. 检查电池电量(详见《6.2电阻测量》)
4.设置“R"、“T"功能
R—电阻测量方式; T—温度测量方式
循环按键,将在“R"、 “T",之间进行选择,选中项被点亮;温度测量需要选中“T"方式。
5.测试开始
确认接线正确及设置完成便可以进行测试操作。
按下“TEST"旋钮,并向右旋转90°,指示到“LOCK"位置,测试开始。系统秒表开始从零计时显示,显示测量的温度数据。温度测量范围(-99.9℃—199.9℃),超出范围将提示“OVER"闪烁。
6.测试结束
结束测试,需要将“TEST"旋钮逆时针旋转90°,“TEST"旋钮弹起,测试停止。仪器返回初始状态。
6.4实验室校验
实验室校验仪器或连接分流器等试品,需要连接专用转接柱进行操作。
正确连接转接柱方法参见《6.3温度测量》一节介绍。
正确连接转接柱后,按照普通接线柱方式进行连线测量。
6.5查看内存数据及导入优盘
仪器支持500组数据存储。开机后显示屏右下角显示存储数据的组数。
清除内存数据方法:
持续按键三秒以上,听到“嘀"的一声,内存记录被清除,显示存储组数清零。
内存数据清除后不可恢复,请先记录或导入优盘后再清除。
查看内存数据方法:
●按一下键,如果内存有存储数据即显示内存数据,在秒表显示区显示存储的组别,按
键或
键选择查看各组数据。
存储组数为零,表示内存无数据,此时查看功能无效。
内存数据导入优盘
●首先将优盘插入仪器优盘接口,仪器自动识别优盘,完成后,显示优盘连接标志。
●按一下 键,进入查看内存数据界面。
●再按一下 键,内存数据将导入优盘。数据从*组开始导入,显示当前正在导入的组别,导完内存数据,组别显示恢复当前查看的组别。
导入优盘的数据存储在根目录DT9310文件夹下,文件名称:DATA.TXT。
可使用Microsoft Word 软件打开,生成数据列表。
勿在未完成导出时拔出优盘或关闭电源。这样有可能损坏优盘或文件错误。
七、警示信息
●放电指示标志闪烁
放电指示标志闪烁代表仪器处在放电状态,此时蜂鸣器鸣叫。
等待放电完毕,指示即可消失。
●过热标志闪烁
过热指示标志闪烁,代表仪器内部温度过高。可能由于长时间大电流测试引起。仪器过热将无法进行测试操作。此时可关机等待温度降低后重新开机测量。
●测试数值闪烁
测试数值闪烁代表测试数据超出仪器所选档位量程,此时亦可读数但仅作为换挡的参考。因为超量程测试误差较大。
●电池标志无格指示
电池出现无格指示代表电池电量几乎耗尽,此时请尽快使用充电器充电,以维护电池。电池过放电有可能造成电池*性损坏。
八、电池维护
本仪器配有专用充电电池。电池电量不足时,应及时给电池充电。请参照下表。
显示 | 电池电压 | 电量估计 |
10.1V或更低 | 电量几乎耗尽 | |
10.2 V~11.0V | 电量剩余20% | |
10.7V~11.1V | 电量剩余50% | |
11.2V或更高 | 电量充足 |
电池充电
仪器设有充电端口及配套专用充电器(JS-126300)。
当充电器指示灯点亮为红色表示正在充电,点亮为绿色表示充电完成。
当电池电量不足,又需要紧急测试时。可以插接充电器进行应急测试。
更换电池
步骤一:关机,并且移除充电器。
步骤二:拧开仪器背面电池盖的螺丝,移开电池盖更换型号:JY186X2的专用充电电池。对接头对接牢靠,放好电池。
步骤三:更换后盖好电池盖,确定拧紧螺丝。
*严禁更换非本公司认可的充电电池,否则可能引起安全隐患*
九、注意事项
1.在测量无载调压变压器倒分接前必须将“TEST"旋钮逆时针旋转90°,“TEST"旋钮弹起,测试停止,待放电结束后,报警声停止,方可切换分接点。
2.待放电结束后,报警声停止,方可进行拆线。
3. 选择电流时要参考技术指标栏内量程,不要超过量程和欠量程使用。超量程时,由于电流达不到预设值,即使强行继续测试结果稳定性差。欠量程时,电流太小,对于大容量变压器数据不稳定。当出现此两种状态时要确认量程,选择适合的量程进行测试。
十、养护与维护
清洁机壳:用清水湿润软布或海绵擦拭表面。
为避免损坏仪器,切勿将仪器浸入水中。仪器潮湿时,请先干燥后储存。
当有需要对仪器进行校验或维修时,请将仪器交有资格的专业维修人员或的维修部门维修。
仪器应定期对电池进行充电维护,一般应至少每月对电池充电一次。
十一、产品成套性
9310直阻仪主机(含电池) | 一台 |
直阻测试专用电缆 | 一套(两条) |
温度测试专用探头 | 一套(选配) |
电源适配器(JS-126300) | 一个 |
专用引出接线柱 | 一套(四个) |
合格证/装箱单 | 一张 |
保修卡 | 一张 |
用户手册 | 一本 |
十二、使用本说明书注意
本说明书如有改变,恕不通知。
本书明书的内容被认为是正确的,若用户发现有错误、遗漏等,请与生产厂家。
本公司不承担由于用户错误操作所引起的事故和危害。
本说明书所述的功能,不作为将产品用于特殊用途的理由。
一、功能特点
测试指标:可测试各种国产(进口)真空、六氟化硫、油高压断路器,负荷开关、GIS接地刀闸开关、接触器、继电器、空气开关等。合、分闸时间、同期、弹跳时间、次数、自动重合闸、行程、速度、电流、动作电压等各项数据、波形。
抗扰通道:可抵御550KV变电所现场静电干扰!
位移通道:1路位移信号采集,适配耐用的精密电阻线性位移、角位移传感器。亦可适配用户传统自配的滑线电阻传感器。
精细测试: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高电压测试设备通用技术条件之第3部分: 高压开关综合测试仪 DL/T846.3—2004要求研制。10kHz高速采样,时间分辨率0.1ms,测试时长高达9.9s。
操作电源:内置隔离型电位器可调直流电源,带短路保护功能,可设置电压,指令各项分、合、重合闸操作及手动动作电压试验。
同步触发:可响应电压、电流、传感器、断口变化多种同步触发方式。
操作界面:5.7″黑白液晶屏,菜单式操作,并在面板上增加了快捷设置按键。
速度定义:提供了常用的开关速度定义库和可编辑速度定义库两种模式可供用户自行选择。
录波功能:12路普通金属触头通断、线圈电流;行程、时间波形。
波形打印:内置58mm高速热敏打印机,顶置面板安装,数据表单、波形图打印清晰。
数据通讯:可采用RS232或USB通讯,PC管理软件实现数据、波形图可上传、测试。
SD卡存储:大容量SD卡快速存储、打开记录,满足100条测试数据及波形记录。
U盘存储:可将数据及波形文件快速存储到U盘,直接用上位机软件打开。
在线帮助:仪器内置丰富的接线、安装、测试操作帮助。无说明书就能简单使用。
二、面板接线
液晶屏:5.7″黑白液晶屏,可手动调整对比度。
电源开关:仪器交流总电源开关,带灯指示。
打印机:58mm热敏打印。
接地插座:仪器机壳保护接地,带Φ 4插空,螺栓紧固。
电源插座:三芯带接地交流AC220,50Hz电源输入插口,上部FUSE仓盒内置2颗15A保险丝,方管洞内置保险丝为备用。
通讯组块:
RS232C:计算机串口通讯,上位机波特率选择为57600bps。
U盘:外部插入U盘,可将测试数据存储到外部U盘里。
USB通讯:本机器与计算机以USB通讯。
测速端口:
专用三芯航插,也可适配用户自配滑线电阻。仪器默认使用A1通道安装传感器。
直流电源:
+、- 为内置直流电源输出;也可作外直流电源输入端,带LED灯指示。
分、负、合为可控直流电源输出,分、合为正端,负为公共端;分、负;
合、负也可用作外同步倒采样,带LED灯指示。
典型控制模式:
仪器具备内电源主控、外电源主控;交直流外同步多种送电、触发方式。
内置直流电压电流主控内同步:
直流电源 +、- 端直接输出电源,可供开关闭锁控制及储能电机使用。
接出分、合、负控制线,虽然仪器内置电源为隔离电源,带短路保护,但仍需断开二次电源,以减少不必要的电源冲突或报警。此时进入菜单,选择内电源操动方式,调整电压,设置分、合模式,按测试送电。
外接直流电压电流主控内同步:
直流电源 +、- 端输入外直流电源,用做分、合控制操动输出。
接出分、合、负控制线,此时进入菜单,选择外电源操控方式,设置分、合模式,按测试送电。
交直流倒采样电压受控外同步:
接出分、合、负控制线, 此时此线为倒采样外同步。此时进入菜单,选择外同步操控方式,设置分、合模式,按测试后等待外电压同步。
注:当二次电源无法解净或操动控制回路为交流时,特别适合此种方法受控测试。
时间端口:用作普通金属触头测试功能
。
按键功能:
分合 | 快捷设置分/合操作方式 | ||||
测试 | 测试开启键 | ||||
打印 | 打印数据、波形图 | ||||
保存 | 保存数据、波形图 | ||||
确认 | 确认操作 | ||||
取消 | 取消、退出操作 | ||||
光标开关 | 按钮前:数字移位模式 | 按钮后:图形操作模式 | |||
↑/放大 | ↑ | 调整数字、移位 | 放大 | 横向放大、缩小波图 | |
↓/缩小 | ↓ | 缩小 | |||
←/左移 | ← | 左移 | 屏幕整体左移、右移 | ||
→/右移 | → | 右移 |
三、下位机菜单操作
测试:
传感器状态:电阻传感器安装位置指示。
断路器状态:●指示合闸;○指示分闸。
当前主要设置参数:提示主要设置内容。
试验项目:可由菜单设置—试验项目调整。
速度定义:可由菜单设置—速度定义调整。
分合操作:分合键可快捷设置。也可由菜
单设置—分、合操作调整。
操作电源:可由菜单设置—操作电源调整。
设置:设置试验项目、测试范围、传感器、速度定义、操作电源、分合操作、动作电压、触发设置。
设置--试验项目:
试验项目:分为“时间测试"、“时间、速
度测试"、“时间、速度测试(3)"、“动作电压"三种,用户可根据测试需要选择。
设置—测试范围:
测试长度:范围 0.1s~9.9s 可修改整定。
采样速率:以10Ksps采样,时间分辨率为0.1ms.
断口数: 用户需根据当前测试所连接的断口数目进行对应的设定,这样得出的结果准确可靠。
设置—传感器:
定标:表示选用直线传感器,此时需要输
入选用的传感器的确认的电气行程长度。如52mm,254mm等,本仪器配套的直线传感器在出厂前均经过校正以提供真实的电气行程。
校正:一般在选用角度传感器测速时选择,
或未知的直线传感器时,输入高压开关的实际或标准总行程。
设置—速度定义:
被测开关的制造厂、开关型号不同,有可能有不同的速度定义。本测试仪将各种不同的定义部分列入其中,供用户自己选择。
(不可编辑速度定义)
列的这些速度定义(不可编辑速度定义)均不适合,可至“可编辑速度定义"界面,进行相关速度的定义的编辑。用户也可根据本测试仪所测量的时间行程曲线,在曲线上自定义分析,并打印结果。
设置—操作电源:
内电源:电位器版本的内电源调节为手动调节电位器。
外电源:选中此项,需先关闭内电源。
+、- 端接入外直流电源供操控。
外同步:选中此项,需先关闭内电源,不接外电源。仅接入分、合、负外同步控制线,另行电动操作开关即可同步采样。
设置—分合操作:
分﹙合﹚:分(合)持续送电XXXX ms
分合:分闸送电开始后延时XXX ms即合
闸送电。
合分:合闸送电开始后延时XXX ms即分
闸送电。
分合分:分闸送电后延时XXX ms即合闸
送电,合闸送电后延时XXX ms即分闸送电。
合分合:合闸送电后延时XXX ms即分闸送
电,分闸送电后延时XXX ms即合闸送电。
设置—动作电压:
动作电压:手动调节版本的动作电压方式,即在测试主界面上,调节电位器得到想要的电压,按分合快捷键设置操作方式,按测试送电。
设置—触发设置:
可选择“线圈电压"、“线圈电流"、“传感器"、“断口跳变"这四种同步触发条件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选那些触发条件需根据实际的测试进行选择.比如在进行内电源或者外电源主控时一般是必须把线圈电压和线圈电流勾上的;另外“线圈电流"的电流触发阈值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设置。
设置—显示设置: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屏蔽某个或者多个参数的显示。
文件:仪器可进行历史纪录、数据表、波形图等操作。
文件-历史记录:
可查阅、打开、删除已经存储的历史数据。
文件-表头:
支持字母、数字、符号的编辑。
文件-数据表:
点击键,可以直接打印当前数据表。
点击键,可以进入波形图。
点击键,可以进入文件-返回。
文件-波形图:
自定义图形分析:
☆ 按→、←移动*条光标,并显示当前值t、s;此时按确认将锁定*条光标;按→、←移动第二条光标,并在t、s前出现△,得到分析结果v。
☆ 按光标开关进入图形模式,此时按放大、缩小可以进行波图的展宽缩窄,按左移、右移可使屏幕波图左右移动;再次按光标开关后将退回数字、移位操作模式。
自动重合闸的界面略异于单分单合,现以分合分测试结果举例说明:
本仪器在分合分操作的数据表中,将各个指标分别对每个断口进行计算,这样用户可以得到被测对象的更加详实的信息;表一显示“初分时间"“合闸时间"“再分时间"“金短时间",在表一中按“↓"可以跳转到表二;
(“分合分"测试数据表一)
在表二中显示了各被测断口的“无流时间"“分合时间"“重合时间";
在表二中按“↑"可以跳转到表一;按“↓"
可以跳到波形图界面;
(“分合分"测试数据表二)
在波图中显示了被测的断口波形图,S-t曲线,I-t曲线;用户可以运用光标进行自定义分析,同时在波图上同步显示当前运行光标的时间坐标及此时刻的电流值,行程值;如果是两个光标,则还会显示速度。
(“分合分"测试波形图)
文件-U盘:
保存当前测试数据到U盘:将当前测 试数据保存到外部U盘,可以用上位机软件打开进行数据表和波形图。
保存所有历史数据到U盘:将历史记录中的所有历史数据保存到外部U盘,可以用上位机软件打开进行数据表和波形图。
返回:返回上一层目录。
系统:
日期、时间:用于设置、校准仪器的日期
与时间。
波特率:计算机串口通讯﹙RS232C﹚,上位机波特率选择为57600bps。
电源校正:电位器版本中无需进行电源校正。
机器信息:点击键,进入。
打印选项:提供“打印表头"、“不打印表头"二种,只允许单选。
帮助:仪器内置断口接线、直流控制、测速安装、按键功能、图形分析、时间测试、时间速度测试、动作电压测试等在线帮助。
帮助—断口接线:
如图所示为断口接线帮助,其他详见仪器内置图文。
四、上位机菜单说明
一﹑上位机菜单:
1、文件菜单
新建:即新建立一个测试;
打开:即打开一个已有的测试记录;
存储至SD卡:将当前的测试数据和波图存储在机器的SD卡中;
保存:保存当前的测试的测试结果到PC机上;
另存:功能类似保存;
近打开的文档:查看近打开的测试记录;
打印预览:可以预览当前的测试记录的打印风格;
打印:把当前的测试数据发送到打印机;
数据导出:可以将当前的测试数据导出成word或者excel;
历史记录:此功能可以查看下位机的SD卡存储状态并且可以删除操作;
系统退出:退出当前的测试软件;
2、设置菜单
用户信息:可编辑当前的测试的表头信息;
测量模式:可设置“测量时间"“测试模式"“传感器"信息;
测速选型:可设置“断口数" “速度定义"信息;
电源操控:可设置“电源模式"信息;
合分操作:可设置“分"“合"以及重合闸等信息;
动作电压:可设置低电压操作的相关信息;
同步触发:可以选择同步触发的条件;
参数显示:可选择屏蔽某些参数的显示;
2.1用户信息
可以编辑有关被测对象的相关信息以及实验人员的相关信息,并且能记忆设置的信息;用户也可以通过“表头设置"将此用户信息下发到下位机,可由此省去在下位机设置表头信息的动作;
2.2测量模式
测量时间:范围是0.1到9.9秒,但是在利用232进行上位机操作时建议时长不要超过1.0秒,否则传输数据花 的时间会比较长,当然用USB通讯不存在这个问题;
采样速率:建议选择10Ksps的时间分辨率,缩短传输时间;
测试模式:用户可以选择需要进行的测试模式,四选一;
传感器:可以根据选择所安装的传感器进行设置,如果用直线,可以选择定标并输入所选传感器的长度;如果是角度传感器,则选择不定标并设置校正行程;
2.3测速选型
断口数:可以选择在测试时安装的断口数,为保持测试结果的针对性,必须如实的选择;
速度定义:其中包含了一些不可编辑的速度定义以及可以编辑的速度定义;
2.4电源操控
内电源:当选择内电源时,不可程控调节,只能用面板上的电位器调节好电源电压;
外电源:选中此项,此时需从+、-端接入外直流电源,注意此时不能再打开内电源,否则电源间会有冲突;
外同步:选中此项,不需接外电源。仅接入分合负交直流外同步控制线即可,此时也必须关闭内电源;
2.5合分操作
合闸:合闸送电脉冲时间整定;
分闸:分闸送电脉冲时间整定;
合分:合始延时xxxms然后发分闸脉冲;
分合:分始延时xxxms然后发合闸脉冲;
分合分:分始延时xxxms发合闸脉冲,合始延时xxxms发分闸脉冲;
合分合:合始延时xxxms发分闸脉冲,分始延时xxxms发合闸脉冲;
2.6动作电压
在电位器调压的机型中此选型无效;
2.7同步触发
同步触发:根据具体的测试项目选择“触发电压"“触发电流"“行程传感器触发"“断口跳变触发",具体选择那些触发条件需根据实际的测试进行选取。
2.8参数显示
显示一些测试完成后计算的指标。
3.测试菜单
开关状态:指示灯红色表示合闸状态,反灰表示未选中的断口;
试验类型:仪器默认时间、速度方式测试,可修改为时间、低电压动作试验;
测量时间:设置—测量模式默认的测量时间范围,默认0.5s,可记忆设置值;
大速度:计算大速度的时间间隔设置,固定为10ms;
断口数:显示安装了多少个断口,可点击进入修改;
分合操作:设置分合操作方式,可点击进入修改;
电源操控:显示选择的电源,电位器调压版本无法设置电压;
状态刷新:点击此按钮可以刷新开关状态和传感器的位置状态;
开启:点击即开启内部电源,在手调电源时反灰,不可用;
测试:点击可以启动测试;
取消:点击可以退出开关测试对话框;
4.查看菜单
波形图:点击可以查看当前测试的断口和行程,速度以及分合闸电流的波形;
数据表:点击可以查看测试的报表;
栅格线:点击可以出现或者消隐栅格线;
4.1波形图
鼠标键盘操作:
放大:在需要放大的区域,点击鼠标不放,由左上拖至右下释放即可,可多次放大。
缩小:点击鼠标不放,由右拖至左释放即可缩小并还原。
拖移:右击鼠标不放拖移即可
标线清除:在任何状态,右击鼠标记为退出光标线。
快捷键:见菜单栏下。
断口:A1~C4断口波形显示与否,受参数显示控制,默认显示A1、B1、C1三个断口,其他断口方灰表示未选中。按下选中的按钮(如A1),波形可纵向展开。
动杆:默认显示行程—时间波形,按速度可切换至速度—时间波形,按行程又可切换至行程—时间波形。并在纵坐标上显示行程、速度大值。
线圈:显示电流—时间波形,并在纵坐标上显示电流大值。
时间单位:横坐标显示测量时间坐标。单位是0.1ms。
自定义分析:
移动鼠标或键盘中的← →键,点击鼠标左键或ENTER键确定*条光标线(蓝色)的位置;再确定第二条光标线(橙色)的位置,点击鼠标左键或ENTER键即计算出差值,常用作自定义两点计算速度。
当前参数:
移动鼠标或键盘中的← →键,显示当前光标线的行程、速度、电流、时间。
4.2 LYGKH-8000E断口高压开关动特性测试仪数据表
4.3栅格线
点击可以出现或者消隐栅格线;
5.系统菜单
系统时间设置:设置以及回读机器的当前时间;
电压校准:校正机器的内部电源;
通讯设置:设置通讯的端口和波特率;
曲线图背景色:设置波图的背景色;
二﹑快捷键
新测试,同文件-新建菜单
打开测试数据文件,同文件-打开菜单
保存测试数据文件,同文件-保存菜单
预览测试报告,同文件-打印预览菜单
打印测试报告,同文件-打印菜单
设置,同设置菜单
测试,同测试菜单
显示波形图,同查看-波形图菜单
显示数据表,同查看-数据表菜单
曲线图栅格线,同查看-栅格线,菜单,可显示、关闭
打开计算器,可显示、关闭
打开软键盘,方便文字输入,可显示、关闭
五、测速安装
1)万能支架安装:
万能支架M5螺头固定在直线电阻传感器上的固定块上,或角电阻传感器上的固定片上,万能支架固定夹固定在开关本体上。
2)直线位移电阻传感器:
使用时根据测试开关对象、类型的不同,配用相关连接件。
3)角电阻传感器:
开关在分或合状态安装角电阻传感器时,应注意将转轴箭头对应在大黑点方向,这样运动时可避免进入无效区域。实际可选配120度或345度角传感器,详见装箱清单。
六、测试方法
时间测试:(以外电源为例,也可用内电源、外同步方式)
请设置试验类型为时间测试;测试范围确定时间长度、断口数;操作电源选择外电源;合分操作选择方式,或测试界面中按分合键,触发设置选择触发条件,按测试键进行。
时间速度测试:(以外同步例,也可用内电源、外电源方式)
请设置试验类型为时间、速度测试;测试范围确定时间长度、大速度、断口数;传感器选择标尺长度或不定标行程值;速度定义选择类型;操作电源选择外同步;合分操作选择方式,或测试界面中按分合键,触发设置选择触发条件,按测试键进行。
动作电压:(必选内电源方式)
电位器版本上动作电压不像程控电源那么智能,只能手动调节仪器面板上的电位器得到想要的电压,设置好分合操作,然后按测试按键送电。
七、参数概念
1.时间
合闸时间:合闸线圈受电瞬间起至动静触头*次电气接通的时间。
分闸时间:分闸线圈受电瞬间起至动静触头*次电气分离的时间。
弹跳时间:指动、静触头*次电气接通(断开)起至动、静触头稳态接通(断开)的时间段。
弹跳次数:指动、静触头*次电气接通(断开)起至动、静触头稳态接通(断开)时间过程中弹跳变化的次数。
相内同期:A、B、C相内不同期,指开关相内多断口分(合)闸时间的大差值。
三相同期:相间不同期,指三相中大时间相与小时间相的差值。
辅开切时:即辅助开关切换时间,指从仪器向控制线圈回路送电至回路被自行切断的时间段。
金短时间:合分操作中动、静触头接触的时间段。
2.行程
总 行 程:动触头从分闸到合闸或合闸到分闸稳态下的位移差值。
开距行程:总行程与接触行程的差值。
接触行程:动、静触头电气接触下的位移行程差。
过冲行程:动触头运动过程中大过冲行程幅值。
反弹行程:动触头运动过程中大反弹(冲)行程幅值。
3.速度
速 度:根据开关出厂定义而设置的分/合闸速度。或叫刚分/合速度、平均速度。
大速度:区间(0.1ms或1ms或10ms)的平均速度中的大值。
速度定义:根据开关生产厂家或国标关于速度定义的要求,在所记录的行程-时间(S-t)运动过程中,计算段的平均速度。V=△S/△t=HL/△t,HL为点段,△t为点段的运动时差。
八、技术指标
测试通道:时间断口:金属触头 12路 25V,限流50mA
位移传感器:1路
时间测试:范围:0~9.9s
误差:±0.l%读数±2个字
分辨率:0.1ms
行程测试:范围:0~1000mm
准确度:±1%读数±1个字
分辨率:0.1mm
速度特性: 范围:0.01~20.00m/s
准确度:±1%读数±1个字
分辨率:0.01m/s
图形显示:每路0.1ms的数值
直流电源:调整范围:15~260V
大瞬时电流:20A
准确度: ±1%读数±1个字
负载变化率:≤1%
同步触发:电压:15~260V
电流:0.1-20A
传感器:位移变化
断口:信号跳变
结构形式:型式:顶开便携式
外形尺寸:380mm×262mm×150mm
主机重量:6kg
使用环境:环境温度:-10℃~50℃
相对湿度:≤80% RH
工作电源:电压:AC 220V±10%
频率:50Hz±10%
安全性能:绝缘电阻:>2MΩ
漏电流:<3.5mA
介电强度:AC 1500V 50Hz,1min(电源进线对机壳)
九、售后服务
日常维护
仪器应存放温度-20℃~60℃,相对湿度<85%,通风干燥,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
室外使用时应避免雨雪侵袭,强光暴晒,以免损坏液晶显示及仪器。
运输时置入专用防震外箱,避免强烈运动擦伤、振坏仪器。
本仪器长时间不用时,请根据储藏条件,适时开机通电1小时。
打印机工作时,请不要撕扯打印纸。卡纸或换纸时请打开打印机盖板,挤压纸卷轴取出或装进托架,预留纸头穿过盖板槽后固定。
传感器、测试线、安装架等配件用后及时置入包装箱中保管,避免损坏、丢失。
服务支持
1)用户购机后,请及时填写,保管产品包修卡,以便日后维护。
2)本仪器自发货后三年,非人为损坏,本公司将负责三包维修,并负责正常使用寿命内的终身维修。
3)本公司负责仪器的易耗品、配件供应。
4)用户在使用中的一切问题请及时与本公司技术服务部。
十、典型开关速度定义表
型号 | 速度定义 | 行程(mm) | 合闸速度(m/s) | 分闸速度(m/s) |
LW25-126 | 行程10%至断口 | 150 | 1.7-2.4 | 4.1-4.8 |
LW25-252 (CYA3机构) | 行程20%至断口 | 230 | 2.8-3.8 | 6.7-7.4 |
LW25-252 (CT20机构) | 行程10%至断口 | 205 | 3.2-4.2 | 7.1-8.1 |
LW25-363 | 行程10%至断口 | 230 | 3.2-4.2 | 7.1-8.1 |
LW13-550 | 行程10%至断口 | 180 | 3.2-4.2 | 7.1-8.1 |
LW14-252 | 行程10%至断口 | 230 | 3.2-4.2 | 7.1-8.1 |
LW23-252 | 行程10%至断口 | 180 | 2.9-3.9 | 7.8-8.7 |
LW15-550 | 行程10%至断口 | 230 | 3.6-4.0 | 9.3-10.3 |
LW15-252 | 行程10%至断口 | 230 | 3.8-4.3 | 9.0-10.0 |
LW15-363 | 行程10%至断口 | 230 | 3.6-4.0 | 9.3-10.3 |
LW17A-126 | 前、分后88mm的平均速度 | 160 | ||
LW35-126 | 前10ms,分后10ms | 150±4 | 2.5-3.1 | 3.6-4.6 |
LW10B-252 | 前40mm、分后90mm | 200±1 | 4.1-5.1 | 8.0-10.0 |
LW10B-550 | 前40mm、分后100mm | 200 | 3.9-4.9 | 7.4-9.0 |
LW6 | 前36mm、分后72mm | 150 | 3.4-4.6 | 5.5-7.0 |
LW8-35 | 前16mm,分后32mm | 95±2 | 3.2±0.2 | 3.4±0.2 |
LW16 | 前﹑分后10ms | 65±2 | ≥2 | 2.2-2.6 |
LW3-12Ⅰ、Ⅱ | 前﹑分后10ms | 58±2 | 2.6±0.2 | 2.6±0.2 |
LW11-126 (31.5KA) | 行程10%至90%间平均速度 | 160 | 1.6-2.8 | 5.8-7.4 |
LW11-126 | 行程10%至90%间平均速度 | 160 | 1.6-2.8 | 6.1-8.1 |
LW11-220 | 行程10%至90%间平均速度 | 200 | 2.0-3.0 | 8.5-10.5 |
LW33-126 | 前50mm至合后20mm间平均速度 分前20mm至分后50mm间平均速度 | 150 | 2.1-2.9 | 4.1-5.3 |
LW12-500 | 行程10%至90%间平均速度 | 200 | 1.4-2.6 | 8.2-9.8 |
LW40-40.5 | 合前16mm,分后32mm | 95±2 | 2.7±0.3 | 3.4±0.2 |
LW56-550 | 合闸行程105mm至145mm间的平均速度 分闸行程40mm至145mm间的平均速度 | 200 | 4.1-5.0 | 9.0-9.7 |
LW9 | 合前、分后10ms | 150 |
|
|
LW36-126 | 前、分后10ms | 150 | 3.0-4.0 | 4.4-5.0 |
LW36-40.5 | 合前、分后10ms | 80 | 2.3±0.2 | 2.7±0.2 |
LW29-126 | 前50mm至合后20mm间平均速度 分前20mm至分后50mm间平均速度 | 145 | 1.8-2.8 | 5.0-6.0 |
LW30-126 | 行程40%至断口 | 200 | 4.0±1.0 | 8.0±1.0 |
ABB LTB72.5-245E1 | 合前、分后10ms平均速度 | 160/210 | 4.0-5.0 | 8.0-10.0 |
3AP110 | 合前、分后10ms平均速度 | 120 | 3.5-4.5 | 4.0-5.0 |
3AP252 | 合前、分后10ms平均速度 | 225 |
|
|
现代南自 252KV GIS | 合前、分后10ms平均速度 | 230 | 2.4-3.2 | 10.2-12.8 |
ZN12-10 | 合前、分后6mm内平均速度 | 11±1 | 0.6-1.1 | 1.0-1.4 |
ZN12-12 ( Ⅰ、Ⅱ、Ⅲ、Ⅳ、Ⅴ ) | 合前、分后6mm内平均速度 | 11±1 | 0.6-1.1 | 1.0-1.4 |
ZN12-12 ( Ⅵ、Ⅶ、Ⅷ、Ⅸ、Ⅹ、Ⅺ ) | 合前、分后6mm内平均速度 | 11±1 | 0.8-1.3 | 1.0-1.8 |
ZN12-12 ( Ⅻ、XIII、XIV、XV ) | 合前、分后6mm内平均速度 | 11±1 | 0.5-0.9 | 0.7-1.3 |
ZN3-10 | 合前、分后6mm内平均速度 | 15 | 0.6±0.1 | 1.0±0.1 |
ZN16 | 前、分后6mm内平均速度 | 10-11 | 0.4-0.7 | 0.7-1.3 |
ZN18-10 | 合前、分后6mm内平均速度 | 7.5-8.5 | 0.4-0.6 | 0.8-1.2 |
ZN21-12 | 合前、分后6mm内平均速度 | 9-11 | 0.6-1.0 | 1.3-1.7 |
ZN65-10 | 合闸测全程,分后6mm内平均速度 | 15 | 0.4-0.8 | 1.1-1.5 |
ZN65A-12/T | 合前、分后6mm内平均速度 | 15 | 0.8-1.3 | 1.0-1.8 |
Power/Vac VB2 | 合闸测全程,分后6mm内平均速度 | 15 | 0.5-1.0 | 1.0-1.3 |
VBG–12M | 合前、分后6mm内平均速度 | 15 | 0.6±0.2 | 1.1±0.2 |
VS1 | 合前、分后6mm内平均速度 | 15 | 0.5-0.8 | 0.9-1.2 |
ZW7-40.5 | 合闸测全程,分后12mm内平均速度 | 26±2 | 0.7±0.2 | 1.5±0.2 |
VD4 | 分后、合前6mm内的平均速度 | 15 | 0.6-1.8 | 0.9-1.2 |
ZW8 | 合.分测全程 | 15 | 0.7±0.15 | 1.0±0.2 |
ZN21-10 | 合前、分后6mm内平均速度 | 15 | 0.6-1.0 | 1.0-1.4 |
ZN23A-35 | 刚合前、刚分后20mm内的平均速度 | 33±2 | 0.6-0.9 | 2.0±0.2 |
ZN28A-10 | 合前、分后6mm内平均速度 | 15 | 0.4-0.8 | 0.7-1.3 |
ZN28E-12 ZN28J | 合.分测全程 | 6±0.5 | 1.1±0.2 | 0.6±0.2 |
ZN63A-12 | 合前、分后6mm内平均速度 | 15 | 0.55-0.8 | 0.9-1.2 |
ZW32-12 | 合前、分后6mm内平均速度 | 12.5 | 0.6±0.2 | 1.2±0.3 |
ZN30 | 合前、分后6mm内平均速度 | 11±1 | 0.4-0.7 | 0.7-1.3 |
ZW30-40.5 | 合、分测全程 | 24±3 | 1.0±0.35 | 2.0±0.35 |
ZN40 | 合前、分后6mm内平均速度 | 10±1 | 0.5-1.2 | 0.8-1.6 |
SN10 | 合前.分后10ms内平均速度 | 145 | ≥3.5 | 3.0-3.3 |
SW2-35(1000A) | 合前.分后10ms内平均速度 | 310 | 2.9-3.5 | 2.8-3.4 |
SW2-35 (Ⅰ、Ⅱ) | 合前.分后10ms内平均速度 | 310 | 3.2-4.4 | 3.5-4.5 |
SW2-35Ⅲ | 合前.分后10ms内平均速度 | 315 | 3.4-4.6 | 3.5-4.5 |
SW2-35 (Ⅳ、Ⅴ) | 合前.分后10ms内平均速度 | 315 | 3.4-4.6 | 4.0-4.8 |
SW2-110Ⅰ | 合闸点前后.分闸点 前后各5ms内速度 | 390 | 4.5-5.7 | 6.0-7.0 |
SW2-110Ⅱ | 合闸点前后.分闸点 前后各5ms内速度 | 390 | 2.5-3.5 | 4.2-5.6 |
SW2-110Ⅲ | 合闸点前后.分闸点 前后各5ms内速度 | 390 | 4.4-5.6 | 7.0-8.2 |
SW2-220 (Ⅰ、Ⅱ、Ⅲ) | 合闸点前后.分闸点 前后各5ms内速度 | 390 | 4-5.6 | 5.9-7.1 |
SW2-220(Ⅳ) | 合闸点前后.分闸点 前后各5ms内速度 | 390 | 4.4-5.6 | 7.0-8.2 |
SW3-110 | 合闸点前后.分闸点 前后各5ms内速度 | 390 | ≥2.9 | 4.7-5.5 |
SW4-110∕220Ⅱ | 合前、分后10ms内平均速度 | 445±10 | 3.8±0.5 | 3.5±0.5 |
SW4-110∕220 Ⅲ | 合前、分后10ms内平均速度 | 400±15 | 5.7±0.5 | 6.6±0.4 |
SW6 | 闸点前后.分闸点 前后各5ms内速度 | 390 | 2.9-4.4 | 4.9-5.4 |
SW6-110Ⅰ | 合闸点前后.分闸点 前后各5ms内速度 | 390 | 2.9-4.4 | 7.5-9 |
SW7-110 | 合前.分后10ms内平均速度 | 600 | 5.5-7.5 | 6.0-8.0 |
SW7-110Z | 合闸点前.分闸点后10ms内速度 | 600 | 4.5-6 | 10.0-12 |
DW2-35 | 合(分)闸点前后.分闸点 前后各5ms内速度 | 168 | ≥2.5 | 1.9-2.5 |
DW8-35 | 合闸点前.分闸点后10ms内速度 | 197 | 2.6-3.6 | ≥2.4 |
FD4025D | 合闸:半程前10ms内平均速度; 分闸:半程后10ms内平均速度 | 78-80 | ≥1.5 | 2.2-2.8 |
ZF10-126﹙L﹚ | 前、分后10ms内平均速度 | 120 | 2.3±0.5 | 4.8±0.5。 |
★ 如以上表格中未提及开关型号的速度定义可以在S-t波形图中任意截取计算。
简单故障分析与排除
故障现象 | 原因分析 | 排除方法 | 备注 |
开机无任何显示 | 1) 电源未接通 | 接通电源 | 更换保险丝管应与原型号相同 |
2) 保险丝管坏 | 重新安装保险丝管或更新保险丝管 | ||
无输出 | 1) 待测设备开路 | 检查设备排除故障 | |
2) 试验回路有开路故障 | 检查试验回路排除开路故障 | ||
开机光屏无显示 | 对比度调节电位器有变动 | 调整面板上对比度电位器的范围 | |
无法打印 | 1) 无打印纸 | 更换打印纸 | |
2) 打印纸方向反 | 更换打印纸方向 | ||
若以上方法仍无法解决,请将仪器发回厂家维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