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压、特高压变压器是大电网的核心设备,其稳定运行对于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至关重要。国网华北分部研制出变压器故障主动防御装置。该装置可基于放电信号,在变压器绝缘击穿前主动跳闸,防止变压器因高能量放电爆燃,目前已实现工程化应用。
局部放电是引起电网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时可能导致电网设备停运,甚至发生爆燃。“变压器防爆燃一直是我们设备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传统的在线监测和继电保护手段很难及时准确发现高能量放电。"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北分部副主任李庆海表示。
在国网设备部指导下,22年,国网华北分部联合国网冀北、山西电力和南瑞继保等单位,组建了一支上百人的“产学研用"一体化项目攻关团队,此后历时3年完成变压器故障主动防御技术攻关,为变压器防爆燃提供了新手段。
一、概 述(LYZJ-V电调标准产品“绝缘油耐压强度测试仪"测试速度大大提高)
是我公司科研技术人员,依据国家标准GB507-86及行标DL-474·4-92DL/T596-1996的有关规定,发挥自身优势,经过多次现场试验和长期不懈努力,精心研制开发的高准确度、全数字化工业仪器。该机操作简便,造型美观大方。由于采用了全自动数字化微机控制,所以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可靠。
二、特点(LYZJ-V电调标准产品“绝缘油耐压强度测试仪"测试速度大大提高)
1. 仪器采用大容量单片机控制,工作稳定可靠;
2. 仪器内设宽范围看门狗电路杜绝了死机现象;
3. 多种操作选择,仪器程序设有GB1986、GB2002两种国家标准方法和自定义操作,能适应不同用户的多种选择;
4. 仪器油杯采用特种玻璃一次浇铸成型,杜绝了漏油等干扰现象的发生。
5. 仪器特别的高压端采样设计让测试值直接进入A/D转换器,避免了在模拟电路中造成的误差,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6. 仪器内部具有过流、过压、短路等保护等功能,并且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电磁兼容性好。
7. 便携式结构,易于移动,户内外使用均很方便。
三、技术指标(LYZJ-V电调标准产品“绝缘油耐压强度测试仪"测试速度大大提高)
1. 升压器容量 1.5 kVA
2. 升压速度 2.0 kV/s,2.5 kV/s,3.0 kV/s,3.5 kV/s 四档任选
3. 输出电压 0~80 kV
4. 电源畸变率 <4%
5. 显示方式 大屏幕液晶汉字显示
6. 电极间隙 标准2.5 mm
7. 外形尺寸 430 mm×410 mm×412 mm
8. 仪器重量 29 kg;
四、使用条件(LYZJ-V电调标准产品“绝缘油耐压强度测试仪"测试速度大大提高)
1. 环境温度 0~40℃
2. 相对湿度 ≤85%
3. 工作电源 AC 220V ± 10%
4. 电源频率 50 ± 5 Hz
5. 功率消耗 <200 W
五、机箱及面板部件说明(LYZJ-V电调标准产品“绝缘油耐压强度测试仪"测试速度大大提高)
LYZJ-V绝缘油介电强度测试仪
1.液晶显示屏;2.功能键;3.打印机;4.升压速率切换开关;5.指示灯;
6.油杯仓盖;7.温、湿度传感器;8.地线柱;9.电源插口;10.电源开关;11.高压标志
1. 液晶屏 显示日期、时间、操作参数、测试结果、操作菜单提示等相关信息;
2. 功能键 选择设置操作参数;
3. 打印机 打印单次及多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
4. 切换开关 选择不同升压速率;
5. 指示灯 灯亮时表示相关操作步骤正在进行中;
6. 油杯仓盖 打开后放入或取出油杯,关闭后方可进行测试;
7. 温湿传感器 测量摄氏温度和相对湿度,并转换为数字信号加以显示;
8. 地线柱 可靠的地线连接柱;
9. 电源插座 良好插接AC 220V 50Hz电源线;
10. 电源开关 控制仪器电源通断;
11. 高压标志 提示高压危险的三角标志。
变压器爆燃的诱因多种多样,与设计、材料、工艺、运维等方面因素导致的电、热、力效应综合影响有关。这些因素可能引发变压器内部短路、过载、过热等问题,最终导致绝缘击穿。“绝缘击穿后产生的大短路电流易引发变压器爆燃。因此,我们要在绝缘击穿前主动防御。"
以往,变压器放电研究更多聚焦小放电信号方面,重点研究放电信号特征、放电类型等,且放电信号只用来监测状态和预警,并未延伸至变压器保护层面。然而在工程实际中,小放电信号与背景干扰信号难以区分,导致准确识别、提取放电信号较难,易发生误报和漏报。
“我们摆脱以往变压器放电研究聚焦小放电信号的思维定式,在放电信号大、放电能量高时使变压器精准跳闸,实现变压器故障的主动防御和设备本体的有效保护。"团队骨干成员唐云鹏说,“同时,我们创新融合在线监测和继电保护技术,对放电的严重性、连续性、增长性、声电联动性等开展综合分析判断。"这不仅实现了对局部放电的精准预警,还可通过跳闸隔离故障,解决防误动、防拒动等技术难题。
上海来扬电气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